电地暖结构及其所使用的隔热层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地暖结构及其所使用的隔热层。背景技术[0002] 电地暖结构,因其铺设在室内地板下方,不会占用室内面积,能够使用户充分利用 室内空间,并且不会像水暖结构一样使室内出现一些卫生死角等难清理的角落。电地暖结 构越来越受广大居民的喜爱。[0003] 但是,现有的电地暖结构通常是在毛坯房的水泥板上先铺设一层常用隔热层,在 隔热层上铺设发热电缆,再在发热电缆上方铺设水泥蓄热层。该种方式的电地暖结构,发热 电缆与隔热层的接触面积大,在两者的接触部位容易产生局部高温,严重时则会使隔热层 烧毁,失去隔热效果;相应地,发热电缆与蓄热层的接触面积相应较小,致使蓄热层传热慢, 室内升温慢,增温效果差。实用新型内容[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地暖结构供热的效率以及其安全性。[0006] (二)技术方案[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层,其包括隔热层本体和布置 在所述隔热层本体上的支撑凸起或凹槽;当所述隔热层本体上为支撑凸起时,相邻的支撑 凸起之间为凹陷区。[0008] 其中,所述支撑凸起为长条状,多个支撑凸起相互平行排列在所述隔热层本体上。[0009] 其中,所述支撑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弧形、或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0010] 其中,所述隔热层由聚苯乙烯材料制作。[001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隔热层形成的电地暖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水泥 板上的所述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铺设发热电缆,所述发热电缆上方设置蓄热层;所述发热 电缆铺设在所述隔热层的支撑凸起上。[0012] 其中,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发热电缆之间还设置有钢丝网。[0013] 其中,所述蓄热层为水泥层。[0014](三)有益效果[0015]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隔热层及电地暖结构,通过在隔热层本体上设置支撑凸 起,减小隔热层与发热电缆的接触面积,增大了蓄温层与发热电缆的接触面积,避免了隔热 层与发热电缆接触面局部高温的现象,能够有效克服局部高温造成发热电缆老化快、易短 路、电地暖结构损坏的缺陷,延长电地暖结构的使用寿命;能够提高发热电缆在蓄热层中的 位置,使热量传输速度增快,室内升温加快。附图说明[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隔热层的横截面视图;[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另一种隔热层的横截面视图;[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一种隔热层的横截面视图;[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电地暖结构的横截面视图;[0020] 图5是图4的A-A向视图。[0021] 其中,1:隔热层;2 :水泥板;3 :发热电缆;4 :蓄热层;101 :支撑凸起;102 :凹槽。具体实施方式[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0023] 实施例1[0024] 本实施例隔热层主要用于电地暖结构中发热电缆与水泥板之间的隔热,避免发热 电缆产生的热量向楼层下方传导,进而降低室内的供热效果。[0025]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隔热层的横截面视图。参照图示,该隔热层包括隔热 层本体和布置在所述隔热层本体上的支撑凸起101,相邻的支撑凸起101之间为凹陷区。为 便于实现支撑凸起101对发热电缆的有效支撑,所述支撑凸起101设置为长条状,多个支撑 凸起101相互平行排列在所述隔热层本体上。支撑凸起101的设置,能够减小隔热层与发 热电缆的接触面积,防止隔热层上局部出现高温而损坏隔热层。[0026] 优选地,支撑凸起101的横截面形状可设置为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或如图2所述 的圆弧形,显然,也可以设置为方形或其它不规则多边形,只要能够显著减小支撑凸起101 与发热电缆的接触面积即可。[0027] 或者,支撑凸起101也可以是制作在隔热层本体上的多个孤立的凸点,凸点的数 量和分布位置以能够实现对发热电缆的支撑为准。[0028] 本实施例中,隔热层采用常用的聚苯乙烯材料来制作,以实现其良好的隔热效果。[0029] 实施例2[0030]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隔热层的横截面视图,本实施例隔热层包括隔热层本体和布 置在所述隔热层本体上的凹槽102,通过在隔热层本体上设置凹槽102,能够利用隔热层本 体上剩余的部分来支撑发热电缆,同样能够减少隔热层与发热电缆的接触面积,防止隔热 层上局部出现高温而损坏隔热层。[0031] 其中,凹槽102的形状可以任意设置,只需要满足其上保留的隔热层能够有效支 撑发热电缆即可。[0032] 实施例3[0033]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电地暖结构的横截面视图,图5是图4的A-A向视图。参 照图示,本实施例的电地暖结构采用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隔热层来铺设。[0034] 具体地,电地暖结构包括设置在水泥板2上的所述隔热层1,所述隔热层I上铺设 发热电缆3,所述发热电缆3上方设置蓄热层4 ;所述发热电缆3铺设在所述隔热层I的支 撑凸起101上。通过该结构,能够减小发热电缆3与支撑凸起101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隔 热层I上局部高温的出现,防止发热电缆老化快、易短路、电地暖结构被损坏的现象,延长 电地暖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且在铺设蓄热层4时,蓄热层材料会填充在相邻的支撑凸起101之间的间隙中,增大蓄热层4与发热电缆3的接触面积,能够在蓄热层4内更多的蓄积热 量,并能够提高发热电缆3在蓄热层4中的高度,使发热电缆3更接近室内地面,提高蓄热 层4内热量向外的传输速度,加快室内升温。[0035] 进一步地,在隔热层I与所述发热电缆3之间还设置有钢丝网,钢丝网先铺设在隔 热层I上,然后在钢丝网上铺设发热电缆3,最后铺设蓄热层4时,蓄热层材料能够通过钢丝 网填充在支撑凸起101之间的间隙中,钢丝网位于蓄热层4中部,蓄热层材料可选用常用的 水泥,钢丝网与水泥结构的蓄热层相结合,能够增加蓄热层4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电地暖 结构的强度。[0036] 显然,上述电地暖结构中的隔热层也可以替换为实施例2中所述的隔热层,使用 实施例2中的隔热层时,电地暖结构的设置方式和功能效果均不会发生改变。[0037]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隔热层本体上设置支撑凸起,减小隔 热层与发热电缆的接触面积,避免了隔热层上局部高温的现象,能够防止高温造成发热电 缆短路、电地暖结构损坏等缺陷,延长电地暖结构的寿命。[003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 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